护国战争结束后华星配资,唐继尧的野心膨胀到了极点。他深知护国战争的胜利为自己带来了巨大的声望,遂决心借此声威,进一步扩大自己的权力和领土,尤其将目光投向了贵州和四川。然而,这一图谋引发了四川方面军人的强烈反应。川军将士不满唐继尧的野心,纷纷举起反对的大旗。
1917年,川、滇、黔三省军人之间爆发了两次激烈的巷战。此时,唐继尧并未放弃其扩张计划,反而在1918年召开了一次联军会议,会上他提出了所谓的“准备北伐”计划书。这个计划书要求滇军每月支付四川32万元,黔军每月支付28万元,数额之庞大,显然给四川军队带来了巨大的财政压力。四川川军总司令熊克武对此表示难以承担,公开表态四川无力负担如此巨额费用。
展开剩余85%在熊克武坚决反对的情况下,唐继尧很快以熊克武阻碍北伐的名义,罢免了他的四川靖国军总司令职务,并下令滇军和黔军联手向四川发动进攻。战争初期,滇军势如破竹,尤其是由朱德担任旅长的滇军第三混成旅迅速推进,抵达成都郊外的龙泉驿一带。可随着四川川军的强力反击,战局瞬间发生了逆转,滇军遭遇惨重打击。朱德的部队损失惨重,阵地丢失,且朱德带领的队伍几乎被打散。随着川军攻破成都防线,滇军开始撤退,朱德与大部队失去了联系,最后不得不独自一人闯出重围,藏身于昭觉寺内,在寺庙主持的掩护下,才勉强躲过了敌军的追杀。
在熊克武重新整合川军力量之后,他指挥川军各路部队展开反攻,分兵向重庆及川南地区进军。同时,滇军第二军参谋长杨森叛变,使得战局更为急转直下。随着滇军全线溃败,驻川的滇军彻底被驱逐出四川。
朱德对这场充满权谋与混战的局面早已感到厌倦,早在1918年的滇军会议上,他便提出了“撤回部队,还政于民,川滇和解”的主张。尽管此提议获得了大多数军官的支持,然而唐继尧却根本没有理会,仍然坚持自己的扩张计划,继续发动战争。无奈之下,朱德等将领联名致电唐继尧,呼吁停止战争,但唐继尧依然固执己见,拒绝接受任何调解。
朱德心中充满苦闷与无奈,情绪难以抑制,开始通过诗词表达自己对局势的忧虑与对现状的深深失望:
汹汹天下尽为烽,八载衅开百二重。
沧海桑田变焦土,名山秀野战云封。
中央老朽能谁主,各省英雄岂自供。
举国人人作政客,何人注意在商农。
顾品珍也是反对唐继尧扩张的代表之一,他在参加针对熊克武的战争时,公开表示:
“此间同是国家军队,岂能舍公谊而徇私情。我滇军将士并非因滇督唐公关系才受四川政府优待,川政府亦非滇督私情所优待我滇军将士。”因此,他提议与川军联手,提出脱离唐继尧的控制。
滇军在四川的惨败后,朱德的部队撤回云南,驻扎在昭通。而此时,顾品珍等人主张停战息民,不愿再与唐继尧继续交战。然而,唐继尧依然希望他们整顿兵力,准备反攻。对此,滇军将领们愤怒不已,纷纷策划“倒唐”之事,朱德也公开表示支持。于是,1921年2月6日,朱德等人联名致信唐继尧,要求他暂时离开云南,以便国家稳定和西南局势平息。
面对大势所趋,唐继尧最终选择离开昆明,前往香港,而朱德等人也趁机计划辞去职务,远离这场军阀纷争。尽管朋友与同僚多次挽留,朱德还是决定暂时留在昆明,为新政权尽一份绵薄之力。在这期间,朱德被任命为云南陆军宪兵司令官,兼任铁路局借款专员与锡务公司账项委员长等职务。他兢兢业业,忠实履职,彻底清理了官僚的腐败,打击了贪污和奸商,取得了一定成绩。但随着对云南现实的了解,朱德对新政权能否改变战乱不断的局势产生了怀疑。
当时,唐继尧通过边境空虚秘密潜回云南,纠集旧部向昆明进攻。朱德与部下不得不再次撤离,计划北上求助于孙中山。然而,消息很快泄露,华封歌派兵追踪他们,悬赏捉拿朱德一行人。在遭遇重重困境时,朱德与部队不得不越过金沙江,途中多次遇袭,被土匪重重围困。尽管危急关头,朱德凭借冷静指挥打退敌人,但损失严重,所剩兵力寥寥。
最后,朱德等人终于抵达金沙江边,但面对滔滔江水,困顿不已,直到有船出现,才得以逃脱。船家因认出朱德曾为护国战争中的英勇将领,愿意冒险帮助他们渡江。船家坚决拒绝了朱德的重金酬谢,甚至要求朱德为自己题字留念。朱德写下了“侠义可嘉”四字,以表感谢。一路行程艰辛,经过彝民区的艰难跋涉,朱德等人多次遭遇意外,甚至在路途中被彝民团团围住。然而,朱德凭借冷静与胆略成功化解了危机。
途中,朱德与雷云飞相识。雷云飞是一位以侠义闻名的四川边防警卫队头目,两人结下深厚友谊。雷云飞在得知朱德的困境后,不仅提供了帮助,还为他治伤、供养三餐。朱德也将自己心爱的武器与坐骑赠送给雷云飞,以表示谢意。两人结为兄弟,共同誓言,未来必定为国为民,携手并肩。
朱德与雷云飞的深厚情谊持续多年,但在雷云飞因被军阀陷害致死后,朱德痛心不已华星配资,并一直未能找回雷云飞的妻子刘元珍。直至朱德去世多年后,刘元珍才被找到,揭示了这段未解的遗憾。这也成了朱德一生难以忘怀的痛楚,直到临终时,依然在心中挂念着那份未了的情谊。
发布于:天津市诚利和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