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源:新闻坊富明证券
自6月7日入梅以来
上海连续阴雨不断
昨夜一些地方累积雨量
可达大到暴雨
相对湿度为95%-75%
不少坊友表示已“捂出”
“手上突然瘙痒”
进入梅雨季 湿疹等皮肤病高发
这种\"湿哒哒\"的天气
不仅让人体感不适
而且身体反应最直观
近期,多家医院内
湿疹等皮肤病的就诊量
明显上升
在金山卫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里,市民苏女士因湿疹反复发作前来就诊。西医的药膏效果不佳,她想借着中医进行内调。
苏女士称,“十几天前,手上突然开始比较瘙痒,每次一到黄梅天或者下雨天,湿度比较大的时候,就容易发作。”
医生介绍富明证券
每年六七月份是皮肤病高发季
尤其进入梅雨季后
如果发了湿疹
生活中更要多加注意
金山卫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
中医康复科科长、副主任医师 夏峰:
有湿疹要注意忌食辛辣、牛羊肉、海鲜等发物,尽量避免搔抓,不要用过烫的水去洗浴。虽然天气潮湿,也要勤通风,风能胜湿。
“手举不起来”
多人被颈椎病、等困扰
除湿疹外
颈椎病、肩周炎、腰痛等
风湿类疾病已进入高发期
适当的中药热敷治疗
可以帮助“活动筋骨”
市民 何先生
发作的时候很严重的,手也举不起来,往后抬起到背上也不行,通过治疗好了很多。
6月10日上午富明证券
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
中医内科接诊了
多位受梅雨季困扰的患者
王女士因四肢乏力、大便黏腻
等症状前来就诊
她表示
去年通过中药调理效果不错
市民 王女士:
我自己感觉之前吃完中药以后,睡眠,包括我自己的皮肤状况,就是整个身体的状态,我觉得都有很大的一个改善和缓解,所以今年就是这个梅雨季节,所以就想着说再开始调理调理,帮助自己的身体恢复一些。
中医专家介绍,梅雨季节湿气过重易导致\"湿邪困脾\",容易引发消化系统、皮肤、关节等方面的问题,表现为乏力、没精神、失眠、胸闷、关节不适、肠胃功能失调等症状。
在医院中医综合治疗区,督灸、雷火灸、葫芦灸等特色疗法吸引了不少患者。市民张阿姨就选择了督灸,护士将姜末铺于背部,用艾绒熏蒸,给督脉\"充值\"阳气,赶走湿气。
“疼得睡不着”
有患者类风湿因子数值超标近40倍
在上海市中医医院
风湿科诊室门口已坐满了患者
有的患者揉搓着
自己胀痛的手指关节
有的患者拍打按摩着酸胀的颈肩
指关节疼得连说话都费力的王女士称,前天开始急性发作,每天吃三片止疼药都压不住。
“我疼得睡不着,早上起来关节捏不拢,就是僵,天气变化了,然后下雨它就痛,痛得特别厉害。”
检查显示,王女士的类风湿因子数值高达765,而正常数值应在20以内,超标了近40倍。如果不降下来,不仅会破坏关节产生畸形,还会增加内脏器官损伤风险。
专家立即为王女士制定中西医协同的治疗方案。西医上,使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核心药物——甲氨蝶呤注射;中医上,则是内外结合的调理方法。内服方剂涵盖22味中药材。
外用敷贴是医院自制的经验方,主要包含川乌、桂枝 、羌活等中草药,起到祛湿止疼,温筋通络的作用。
饮食方面
梅雨季节推荐用一些
祛湿健脾的食疗方
上海市中医医院脾胃病科
副主任医师 王健:
对于湿热的患者,我们可以用白术6克到9克,山药9到10克,米仁15到30克,红豆量可以大一点,15到30克都是没有问题。
还有白扁豆,但是我们要用炒白扁豆,6克、9克用来煮水,这个是比较适合日常使用。
对于寒湿的患者,我们不建议米仁,十三香的一些香料, 寒湿人群可以适度吃一点。
记者:孙子璎、杨惠聪、周文韵
摄像:仲昱峰、朱磊
诚利和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